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牛坪春泥土特产主播在精品游线路推介暨“吃在黄花”评鉴活动上向网友推销农产品。(图片由CNSPHOTO提供)
用好一方水土是关键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的一号文件就“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专章部署,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的要求一脉相承。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不少地方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产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少地方还将一些土特产发展成了“大产业”。
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乡村产业培育壮大,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乡村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去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
同时,根据商务部大数据监测,去年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增势较好,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9.2%。
专家表示,“土”,意味着要从一方水土中寻找乡土资源;“特”,就是打造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产”,即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来兴建产业,打造产业全链条。“土、特、产”三个字,大有智慧,也大有文章可做。
推进产业品牌化建设
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走品牌化路线。随着消费者对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认知度的不断深入,农产品品牌化建设迫在眉睫。
《2023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指出,健康、特色、品牌背书是农产品消费决策的驱动点,高质量、特色化的品牌建设才是应对农业赛道竞争的根本。
专家表示,农产品品牌化与乡村产业特色化,直指乡村建设的要害,也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乡村品牌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品牌强农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全国多地也在多举措打造当地品牌特色。例如湖南常德先后出台《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三品”工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品牌发展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专家建议,各地区的农产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如定期推出新品、开展促销活动、提供优质客户服务等。通过规范农产品生产环节、加强品质监管、提高物流配送速度等措施,让消费者信任和购买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农产品品牌化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消费者对产地和品种的认知问题。产地需要把自己地域的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营销体系建设起来,搭建“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营销矩阵,进行精准推广,让消费者和渠道商家有良好认知。
另外,专家表示,作为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如果不是产业化龙头企业,想要做成头部品牌很难,但依托直播电商、私域流量、电商、个人IP等方式做小众品牌是可行的,可以跟头部品牌合作,做好产地供应链。农业企业的品牌建设更多的还是要同当地的地域品牌紧密合作,获得发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争取成为区域品牌的重要代表。
确保农产品物流畅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这点燃了不少在农村从事特色农产品人员的激情。
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是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国家邮政局提出“快递下乡”工程。2020年升级为“快递进村”工程。2022年,“快递进村”工程深入推进,累计建成990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27.8万个村级快递服务站点,全国95%的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覆盖;累计培育快递服务现代农业年业务量超千万件金牌项目117个,邮政农特产品出村“一市一品”项目822个,有力服务乡村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特别提出,要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确保农产品物流畅通。
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物流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利用效率较低、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还需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扩大农村物流覆盖面。专家表示,未来,随着农村数字化流通体系和商业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农特产品将会通过快递网络实现全国直销,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也会持续释放农村消费市场的潜能。
另外,专家认为,土特产服务产业振兴,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让老百姓收获更多真金白银。这就需要做好“产”的文章,延长产业链,增大附加值。在“产”上纵向拓展,在“链”上横向拉长,各地不断助力特色产业实现从“小而散”到“大而强”的华丽变身。